定西非遗惊艳亮相2021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发表时间:2021-06-18 10:57 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6月1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举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兰州老街隆重开幕。此次活动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全面展示我省非遗之美,讲好甘肃故事,实现文旅惠民共享。定西市积极组织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岷县花儿、陇西云阳板,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 本次活动从6月10起至12日结束,包含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2021甘肃省“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系列活动等板块。 我市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陇西云阳板以柔美矫健、干脆飒爽的表演吸引来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质朴纯真、意蕴深厚、明快生动的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岷县花儿,悠扬的歌声响彻展演现场,让现场听众啧啧称赞。 我市遴选陇西靛坪大曲、陇西腊肉、岷县点心三个省级非遗工坊,展示出一道道具有定西特色的非遗美食,令围观的民众垂涎三尺,争先抢购。 在保护工作成果展上,我市通过在甘肃省电视台播放纪录片、在主会场播放公益宣传片,集中展示近年来保护工作照片、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影响力。 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旅游产品独具特色的魅力,彰显了定西厚重且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赢得了现场观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定西人民不仅创造了瑰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而且创造了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口传心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自2004年全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大事来抓,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完善了非遗保护评价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工作条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评价机制,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挖掘抢救和传承保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有1项(岷县花儿)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岷县巴当舞、通渭小曲戏、定西剪纸、通渭皮影戏、岷县青苗会、当归生产加工技艺、岷县宝卷、陇西云阳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9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07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86项被列入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全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9人,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19人。
文章分类:
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