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花儿会
详情介绍 世界级非遗项目——二郎山花儿会 在明朝诗人高弘(1465-1487)的《古鄯行吟》中,将“花儿”一词最早定格在中国的诗文中。明人解缙在诗中称“花儿”为“短歌”,后又有石槚之将“花儿”称为“羌声”留在诗文。 “花儿”是广泛流传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及宁夏地区农村地区的一种地方色彩浓郁,风格独特,以爱情为主要内容,多民族用当地汉语方言口头传承的民歌,也叫山歌、野曲、野花儿。“花儿”后来又以花喻人,借指青春期的男女,又叫“少年”“牡丹”“阿哥的肉”,是一种表达爱情的民歌形式。 二郎山花儿会最早源于岷县的祭神赛会,据考证其形成时间为明代,以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儿会的规模最大。祭祀当天,群众赛唱“洮岷花儿”,赛会参与人数达十余万,场面极其热烈。所唱“洮岷花儿”,分南北两派,除了具有音乐价值和即兴演唱价值外,歌词的文学价值也极高,大量运用传统的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研究岷县社会发展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宝库。 2006年5月“二郎山花儿会”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上一个: 市级代表性项目 下一个: 巴当舞 |